地址:呼和浩特赛罕区
固话:0471-4675906
邮箱:2362388144@qq.com
网址:www.nmgaz.com
手机:刘老师:18548149001
马老师:13171009002
李老师:13847142844
2015版本的管理体系模式
3 术语定义(部分)
3.15 生命周期
从获取原材料,或者利用自然资源加工到废弃处理的连续的相互关联的产品系统。
注:生命周期包括活动,产品和服务,既可以包括采购的产品和服务,也可以包括产品废弃处理和运输服务,如:设计、制造、运输、包装、终使用和处置。
3.18 风险
不确定性对目标的影响
注:
——影响是对预期的偏离—积极或消极。
——不确定性是指对事件、其后果或可能性的认识或了解方面的信息的缺乏或不完整的状态。
——风险通常以潜在事件和后果,或他们的组合来描述。
——风险通常以事件的后果(包括环境的变化)和发生可能。
3.5 相关方
能影响某项决定或活动或被其影响的,或感知到自身将受其影响的个人或组织。
注:
——相关方可能包括关注或受组织环境绩效影响的个人或团体。
——“感知自身受影响”指来自与已知组织。
——相关方可能包括客户、团体、供应商、监管者、非政府组织、投资商、员工。
3.12 绩效
可测量的结果。
注:
——绩效可以是定量的,也可以是定性的。
——绩效可以涉及活动、过程、产品(包括服务)、体系或组织的管理。
3.22 合规性责任
组织必须或选择遵守的要求。
注:责任可能来自于强制的要求,如适用的法规或自愿承诺,如组织的和工业标准,合同关系,良好管理原则和社区及道德标准。
3.7 文件化的信息
组织需控制或维持的信息及其载体。
注:
——文件化的信息可以是任何形式或载体,并任何来源
——文件化信息可能涉及:
- 环境管理体系,包括其相关的过程;
- 用于组织运行的信息(文件);
- 所达成结果的证据(记录)
4 组织的环境
4.1 理解组织及其环境
组织应确定与其宗旨/意图相关的并影响其达成环境管理体系预期结果能力的内部和外部事宜,这些事宜包括能影响或受组织影响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的环境条件。
4.2 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组织应确定:
——环境管理体系涉及的相关方;
——这些相关方的有关需求和期望(如要求);
——这些需求和期望成为合规性责任。
4.3 确定环境管理体系范围
组织应确定环境管理体系的边界和适用范围以建立其范围。
当确定这个范围时,组织应考虑:
——要素4.1中所提的外部和内部事宜;
——要素4.2中所指的合规性责任;
——组织单元、职能、及物理边界;
——它的活动、产品和服务;
——权限和其实施控制和影响的能力。
一旦界定出范围,在该EMS范围之内的具有重要环境影响活动、产品和服务应包含在此EMS范围内。
这个范围应以文件形式予以维持,并为相关方所获取。
4.4 环境管理体系
组织应建立、实施、维持和持续改进一个环境管理体系,包括与本标准要求相一致所需的过程和它们的相互作用,以增强组织的环境绩效。
组织应在理解其所处环境情况下,建立和保持环境管理体系。
5 领导作用
5.1 领导作用和承诺
高层管理者应通过以下活动,证明与环境管理体系相关的领导力和承诺:
——履行EMS 有效性责任;
——确保建立环境方针和环境目标,并且与组织战略方向和组织所处环境一致;
——确保环境管理体系要求与组织的其它运营过程相融合;
——确保能获取环境管理体系所需的资源;
——沟通有效的环境管理及符合环境管理体系要求的重要性;
——确保环境管理体系达成预期的结果;
——领导和支持员工为环境管理体系有效做出贡献;
——促进持续改进;
——当适用于其所在区域职责时,支持其它相关管理解色发挥其领导力
注: 在这个国际标准中所指的“运营”宜广泛理解为与实现组织存在的目的相关的核心活动。
5.2 环境方针
高层管理者应在所定义的组织环境管理体系范围内建立、实施和保持环境方针:
a) 与之适宜:
1) 组织的意图;
2) 组织环境,包括属性、规模和自身活动、产品和服务的环境影响;
b)为建立环境目标提供框架;
c) 包括对环境保护的承诺,包括污染预防和组织环境相关的其它特定事项
注:对环境保护的其它特定事项承诺可能包括可持续资源使用,气侯变化减弱及适应,生特逆转和生态保护,或其它相关环境事宜(4.1)
d) 包括遵守合规性责任的承诺;
e) 包括持续改进环境管理体系以增强环境绩效的承诺
环境方针应:
——保持文件化的信息;
——在组织内部进行交流,包括组织控制下的工作人员;
——可为相关方所获取。
5.3 组织的作用、职责和权限
高层管理者应确保环境管理体系范围内的相关角色的职责和权限得以明确,并在组织内部予以沟通,以促进有效的环境管理体系。
高层管理者应授权职责和权限,以:
- 确保环境管理体系符合本标准的要求;
- 向高管理者报告环境管理体系的表现,包括环境绩效。
6策划
6.1 策划应对威胁和机遇相关风险的措施
6.1.1总则
组织应计划和实施一个满足6.1要求的过程。
在按6.1要求策划环境管理体系时,组织应考虑要素4.1和4.2涉及的事宜。
组织应保持必要的文件化信息以证明这些过程按策划要求执行。
6.1.2重要环境因素
在已定义的环境管理体系范围内,组织应:
a) 识别活动、产品和服务能够控制和能够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和相关环境影响,考虑生命周期;
b) 考虑:
1)变化,包括已纳入计划的或新开发的、新的或修改的活动、产品和服务;
2) 识别正常和潜在的紧急情况。
组织应确定这些具有或可能具有对环境重大影响的因素,如重大环境因素。
组织应在内部不同层次和职能交流其重要环境影响。
组织应保持这些文件化的信息:
——用于确定重要环境因素的准则;
——环境因素和其相关环境影响;
——重要环境因素。
注:重要环境因素既可能伴随不利环境影响(威胁)又可能伴随有利的(机遇)环境影的风险。
6.1.3合规性责任
组织应:
a) 识别和获取与环境因素相关的合规性责任;
b) 确定这些合规责任如何运用于组织。
组织应对合规性责任保持文件化信息。
注:合规性责任可能具有导致潜在的不利或有利相关风险。
6.1.4威胁与机遇相关风险
组织应确定与威胁和机遇相关的风险,以确定需求:
——为EMS 实现预其结果提供保障;
——防止,或减少不期望的影响,包括潜在的影响组织的外部条件;
——达成持续改进。
组织应保持所列出的与威胁及机遇相关风险的文件化的信息。
6.1.4策划应对措施
组织应计划:
a) 采取措施以应对所识别的威胁与机遇相关风险(6.1.4)、重要环境因素(6.1.2)和合规性责任(6.1.3)。
b) 如何:
——整合及实施这些措施于环境管理体系各过程中;
——评估这些措施的效果。
6.2 策划达成环境目标
6.2.1环境目标
组织应在相关职能、层次建立环境目标:
——考虑到组织的重要环境因素和其合规性责任;
——考虑与威胁和机遇相关的风险。
当推进这些目标时,组织应考虑它的技术可选性和财力,运行和经营的要求。
这些环境目标应:
与环境方针相一致;
——可测量(如可行);
——制定要考虑到组织的内外部事宜;
——可监视的;
——可交流的;
——当适用时,可更新的
组织应保留文件化的环境目标。
6.2.2策划实现环境目标的措施
当策划如何实现环境目标时,组织应确定:
——做什么;
——需要什么资源;
——谁负责?
——什么时侯完成?
——结果如何评估?包括监控可测量的环境目标实现过程的指标。
组织应考虑如何将实现环境目标的措施与组织的运营过程相融合。
7 支持
7.1 资源
组织应确定和提供建立、实施、保持和环境管理体系持续改进所需的资源。
7.2 能力
组织应:
——确定为组织工作的影响其环境绩效人员所必需的能力;
——确保这些人员有能力,该能力基于适宜的教育、培训或经历;
——当适用时,采取获取必需的能力的措施,并评估所采取措施的效果;
注: 适用的措施可能包括,如:提供培训、提供师傅、或重新分配人员工作;或雇佣有能力的人员。
组织应保留适宜的文件化信息用作能力记录
7.3 意识
为组织工作的人员应意识到:
——环境方针;
——与他们工作相关的重要环境因素和实际或潜在的影响;
——个人工作的努力所带来的环境绩效,包括提高环境绩效所带来的利益
——不符合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包括合规性责任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7.4 沟通
7.4.1总则
组织应计划和实施与环境管理体系相关的内外部交流的过程,包括:
——沟通的内容;
——沟通的时间;
——沟通的对象;
——沟通的方式;
当策划沟通过程时,组织应:
——考虑合规性责任;
——确保所交流的环境信息与环境管理体系所产生的信息一致,并可靠。
组织应对与环境管理体系相关的信息作出回应。
如适用,组织应保留文件化信息做为交流的证据。
7.4.2内部沟通
与环境管理体系相关的,组织应:
a) 在组织内部各层次和职能间进行交流,如适用,包括环境管理体系的变化;
b) 确保交流过程能促使组织内部工作的人员以对持续改进环境做出贡献。
7.4.2外部沟通
按其确定的交流过程和合规性责任所要求的,组织应就与环境管理体系相关的信息进行外部交流。
7.5 文件化信息
7.5.1总则
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应包括:
a) 本标准要求的文件化信息;
b) 组织决定的环境管理体系有效性必需的文件化信息;
注:不同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文件化信息复杂性不同,与以下有关:
——组织的规模和其自身活动、过程、产品和服务类型;
——过程和它们的相互作用复杂度;
——人员的能力
7.5.2编制与更新
当编制和更新文件化信息时,组织应确保适当的:
——识别和描述(如,名称,作者,或参考编号)
——格式(如语言,软件版,图示)及媒介(如,纸或电子的)
——适宜性及充分性的评估及批准
7.5.3文件化信息的控制
环境管理体系和本国际标准要求的文件化信息应受控,以确保:
a) 使用处获得有效的适合的文件
b) 充分保护(如防止失密、非正确使用或失信)
对于文件化信息的控制,如适宜,组织应尊循以下活动:
——发行、批准、检索和使用
——保存和防护,包括易识别
——变更的控制(如版本的管理)
——收回和处置
用于组织环境管理体系策划和实施的组织决定的来自外部的必要文件化信息得到识别,如适用,应受控。
注:使用权意味着仅评审文件化信息,还是充许和受权评审及更改文件化信息。
8 运行
8.1 运行策划和控制
组织应策划、实施和控制满足环境管理体系要求所需的过程,以实施6.1及6.2中所确定的措施,通过:
——建立过程的准则;
——实施与准则相关的过程控制,以防止偏离环境方针、环境目标和合规性责任。
注:控制可包括工程控制、程序、文件化的程序等。这些可能通过分级方式实施(如消除、替代、行政管理)并且以单一或组合方式采用。
组织应管理计划的变更并评估非预期变化的后果,如必要,采取措施减少任何不利的影响。
组织应确保外发过程受到控制或影响。适用于这些过程的控制或影响的方式或程度应EMS内给予定义。
考虑一个生命周期,组织应:
a) 如适宜,确定与产品和服务有关的采购相关的环境要求
b) 如适宜,建立管理措施以确保其产品和服务的开发、交付、使用和使用寿命结束处理环境要求得以考虑
c) 与外部提供者进行相关的环境要求交流,包括合同方
d) 考虑在产品或服务交付过程中和产品使用及使用寿命结束处理,提供有关潜在重要环境影响信息的需求
组织应保持所需的证明过程已按策划要求执行的文件化的信息。
8.2 应急准备和响应
组织应建立和实施一个规定如何响应潜在环境紧急情况和潜在事故的程序。
组织应:
a) 对实际的紧急情况和事故做出响应
b) 采取减少因紧急情况所带来的后果的措施,这些措施与紧急情况或事故和潜在环境影响大小适宜
c) 采取防止环境紧急情况和事故发生的措施
d) 如何行,定期测试程序
e) 定期评估,当必要时,更新程序,特别是在事故或紧急情况发生及测试后。
9 绩效评价
9.1 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
9.1.1总则
组织应确定:
——监视和测量的对象,与其相关:
a) 具有重要环境影响的运行;
b) 合规性责任;
c) 运行控制;
d) 实现组织环境目标的过程,指标
——适用时,为确保有效的结果,确定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的方法;
——组织评估其环境绩效相关的准则,用适宜的指标
——监测和测量的时间;
——监测和测量结果分析和评价时间;
组织应确保使用校准或验证的监视和测理设备,适宜时,得到维护。
组织应评估其环境绩效并为管理评审提供输入,以评估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组织应保留文件化的信息用于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结果的证据。
按确定的交流过程和合规性责任要求,组织应在内外部交流与环境绩效相关的信息。
9.1.2合规性评价
组织应计划和实施合规性责任的评估过程。
组织应:
——确定合规评价的频率
——符合性评估和所需采取的措施
——保持合规性责任符合性状态的信息
组织应保留文件化信息做为符合性评价结果的证据。
9.2 内部审核
9.2.1组织应按策划的时间间隔开展内部审核,为EMS 提供是否:
a) 遵守:
——组织自己的环境管理体系;
——本国际标准的要求;
b) 是否得到有效的实施和维持。
9.2.2组织应:
a) 计划、建立、实施和保持一个审核方案,包括频次、方法、职责、策划的要求和报告。审核方案应考虑相关过程的环境重要性、威胁与机遇相关的风险及以往审核结果;
b) 定义审核准则和每次审核范围
c) 选择审核组与开展审核,确保审核过程客观和公证
d) 确保审核结果报告给相关管理者
组织应保留文件化的信息以记录审核方案得到实施及审核结果。
9.3 管理评审
高层管理者应按策划的时间间隔评估环境管理体系,以确保它持续适宜、充分、有效。
管理评审应考虑:
a) 以往管理评审措施的状态;
b) 变化:
——与环境管理体系有关的外部和内部事宜:
——合规性责任;
——重要环境因素和威胁与机遇相关的风险;
c) 目标实现的程度
d) 组织环境绩效的信息,包括以下的趋势:
——不符合和纠正措施;
——监视和测量结果;
——合规性责任的遵守情况;
——审核结果;
e) 外部相关方的信息交流
f) 持续改进的机会
g) 维持一个有效EMS 所需资源的充分性
管理评审的输出应包括:
——环境管理体系持续适宜、充分、有效的结论;
——持续改进机会相关的决定
——环境管理体系任何变化的需求,包括资源的需求
——当目标没有达成时,所需的行动
——组织策略方向的任何暗示
组织应保留文件化的信息做为管理评审结果的证据。
10 改进
10.1 不符合与纠正措施
当不符合发生时,组织应:
a) 响应不符合,并且当适宜时:
——采取立即的控制及纠正措施
——减少不利的环境影响
——处理后果
b) 评估消除不符合原因的需求,以防止不再发生或不在其它地方发生,并通过:
——评审不符合;
——确定不符合的原因;
——确定是否相似的不符合存在,或可能的潜在发生;
c) 确定和实施任何所需的纠正措施;
d) 评估任何纠正措施的有效性;
e) 如必要,导致环境管理体系的变更
纠正措施应与所发生不符合的影响的重要程度相适宜,包括环境影响。
组织应保留文件化的信息以证明:
——不符合的性质及任何后续所采取的措施
——任何纠正措施的结果
10.2 持续改进
组织应持续改进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以强化环境绩效。